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师范)
专业代码:070101 普高生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数学教育行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尚的政治思想觉悟、优良的师德师风、深厚的教育情怀,系统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数学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及其教学实践,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具有现代数学教育观念,能在中学、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与管理的教学骨干或教育管理者。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与行业锻炼,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目标2:具有扎实的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能有效解决中学数学教学问题,灵活驾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目标3:能主动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德育管理、组织和领导能力,能胜任学校、年级及班级育人管理工作,具有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目标4: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掌握反思方法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能利用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实现自我发展。
二、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与以上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专业学习和培养,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一)践行师德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1.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1.3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中学数学教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富有教育情怀,具有强烈的从教意愿,认同数学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立志投身于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能尊重、爱护并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2.1 具有强烈的从教意愿和职业认同感,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有自豪感和荣誉感,立志投身于教育事业。
2.2 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3 能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工作耐心和细心,乐于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
(二)学会教学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3.1 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理解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学科专业能力。
3.2 了解数学与物理、计算机等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实践应用的联系,掌握一定的数学学科相关知识。
3.3 掌握教育学等基本的教育理论与原理,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掌握以此为目标导向的数学学习指导方法与策略。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掌握教学基本技能,熟悉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数学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有初步的数学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4.1 具有“三字一话”、现代教育技术等中学教师通用职业技能和开展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
4.2 熟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掌握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初步具备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3 能够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科学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有效实施教学计划,并能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评价。
(三)学会育人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生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重视并积极参与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获得积极有效的体验。
5.1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
5.2 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熟悉班级组建、活动组织、中学生成长指导、与家长沟通合作等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素养。
5.3 针对班级实际和中学生特点,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有效地组织班级教育活动。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将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融入校园文化、班团活动、主题教育、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中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及教育需求。
6.2 理解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结合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育人活动。
6.3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将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融入中学生校园文化、班团活动、主题教育、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解决数学教育教学问题。
7.1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并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7.2 了解国内外数学教改动态,了解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具有分析和解决中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
7.3 具有反思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形成良好的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合作能力,能够积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理解学习共同体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进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 能够有意识地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
8.2 理解学习共同体在中学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技能。
8.3 能够就数学学科教育教学问题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社会公众进行口头沟通和书面交流。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1. 师德规范
|
√
|
|
|
|
2. 教育情怀
|
√
|
|
|
|
3. 学科素养
|
|
√
|
|
√
|
4. 教学能力
|
|
√
|
|
|
5. 班级指导
|
|
|
√
|
|
6. 综合育人
|
√
|
|
√
|
|
7. 学会反思
|
|
|
|
√
|
8. 沟通合作
|
|
√
|
|
√
|
三、学制、学位和毕业学分
1. 基本学制四年,学生可在3~7年完成学业。
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3. 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生最少修读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36学分,通识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课程26学分。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 主干学科:数学、教育学。
2.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实变函数、运筹学、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学论。
五、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结构
|
必修课
|
选修课
|
合计
|
占总学分比例
|
实践教学学分
|
实践学分占总学时比
|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
通识教育课程
|
42
|
822
|
8
|
128
|
50
|
950
|
29.4%
|
5.7
|
3.4%
|
学科基础课程
|
40
|
720
|
0
|
0
|
40
|
720
|
23.5%
|
2.0
|
1.2%
|
专业教育课程
|
30
|
480
|
24
|
384
|
54
|
864
|
31.8%
|
2.6
|
1.5%
|
实践教学课程
|
24
|
—
|
2
|
—
|
26
|
—
|
15.3%
|
26.0
|
15.3%
|
合 计
|
136
|
2022
|
34
|
512
|
170
|
—
|
100%
|
36.3
|
21.4%
|
六、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关联矩阵
教学环节
|
毕业要求
|
|||||||
践行师德
|
学会教学
|
学会育人
|
学会发展
|
|||||
师德规范
|
教育情怀
|
学科素养
|
教学能力
|
班级指导
|
综合育人
|
学会反思
|
沟通合作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H
|
M
|
|
|
M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H
|
M
|
|
|
M
|
M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H
|
M
|
|
|
M
|
H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H
|
|
|
|
H
|
H
|
|
形势与政策
|
M
|
H
|
M
|
|
|
M
|
M
|
|
军事理论
|
|
|
|
|
M
|
M
|
|
M
|
国家安全教育
|
L
|
H
|
|
|
M
|
M
|
|
|
大学劳动教育
|
H
|
H
|
L
|
M
|
L
|
|
|
L
|
大学英语
|
|
|
H
|
M
|
|
|
|
M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
L
|
H
|
|
M
|
|
|
大学体育
|
L
|
|
M
|
|
|
H
|
|
M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M
|
M
|
|
L
|
H
|
H
|
L
|
M
|
创新创业基础
|
|
L
|
L
|
M
|
|
|
M
|
M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
|
M
|
M
|
|
M
|
H
|
H
|
专业导论
|
L
|
M
|
M
|
|
|
|
H
|
|
数学分析
|
|
|
H
|
M
|
|
|
L
|
|
高等代数
|
|
|
H
|
M
|
|
|
L
|
|
解析几何
|
|
|
H
|
M
|
|
|
L
|
|
概率论
|
|
|
H
|
M
|
|
|
L
|
|
常微分方程
|
|
|
H
|
M
|
|
|
L
|
|
大学物理
|
|
|
M
|
|
|
M
|
L
|
|
大学物理实验
|
|
|
M
|
|
|
M
|
L
|
|
近世代数
|
|
|
H
|
|
|
|
|
|
复变函数
|
|
|
H
|
M
|
|
|
L
|
|
运筹学
|
|
|
H
|
M
|
|
M
|
L
|
|
数值分析
|
|
|
H
|
M
|
|
|
L
|
|
实变函数
|
|
|
H
|
M
|
|
|
L
|
|
泛函分析
|
|
|
H
|
M
|
|
|
L
|
|
心理学
|
|
M
|
H
|
M
|
|
M
|
H
|
|
教育学
|
M
|
M
|
M
|
M
|
H
|
M
|
M
|
|
数学教学论
|
M
|
M
|
H
|
H
|
L
|
L
|
L
|
L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H
|
H
|
M
|
M
|
|
H
|
L
|
|
班级管理
|
|
|
|
|
H
|
|
|
|
教师口语
|
M
|
|
M
|
H
|
|
L
|
|
H
|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
M
|
H
|
M
|
M
|
|
M
|
L
|
|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
|
M
|
M
|
H
|
|
L
|
L
|
M
|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
|
|
M
|
M
|
|
|
H
|
|
数学文化
|
L
|
M
|
M
|
|
|
M
|
|
|
C语言程序设计
|
|
|
M
|
L
|
|
|
|
|
数学建模
|
|
|
M
|
M
|
|
L
|
|
|
Python程序设计
|
|
|
|
M
|
|
L
|
|
|
数理统计
|
|
|
H
|
M
|
|
L
|
|
|
初等数学研究
|
|
|
M
|
H
|
|
M
|
|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
|
L
|
M
|
|
L
|
|
|
数学物理方程
|
|
|
M
|
|
|
L
|
|
|
微分几何
|
|
|
M
|
L
|
|
L
|
|
|
拓扑学
|
|
|
M
|
|
|
L
|
|
|
组合数学
|
|
|
M
|
|
|
L
|
|
|
数学分析选讲
|
|
|
H
|
L
|
|
L
|
|
|
高等代数选讲
|
|
|
H
|
L
|
|
L
|
|
|
教育行业创业专题
|
|
M
|
M
|
|
|
|
L
|
L
|
专业英语
|
|
|
M
|
L
|
|
L
|
|
|
军事训练
|
M
|
M
|
|
|
L
|
H
|
|
L
|
专业劳动实践
|
H
|
H
|
L
|
M
|
L
|
|
|
L
|
运筹学课程设计
|
|
|
M
|
|
|
L
|
|
|
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
|
|
|
M
|
L
|
|
|
L
|
|
教学技能训练
|
L
|
M
|
L
|
H
|
H
|
M
|
L
|
H
|
微课设计与课件制作
|
L
|
L
|
M
|
H
|
|
M
|
|
L
|
教育见习
|
H
|
H
|
L
|
H
|
H
|
H
|
M
|
M
|
教育实习
|
H
|
H
|
M
|
H
|
H
|
H
|
H
|
H
|
微格教学
|
|
|
L
|
H
|
L
|
|
M
|
|
毕业论文
|
|
|
H
|
L
|
|
|
M
|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
|
|
M
|
L
|
|
|
L
|
|
数学建模课程实践
|
|
|
M
|
|
|
L
|
|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
|
|
|
M
|
L
|
|
|
L
|
L
|
注:H-高度相关;M-中等相关;L-弱相关。
七、课程设置及计划安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结构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教学形式
|
修读 |
考核 |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
|
备注
|
|||||||||
讲授
|
实验/
上机
|
实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必修课程
|
2118T000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48
|
|
|
必修
|
考试
|
3
|
|
|
|
|
|
|
|
实践教学不占用课内学时;形势与政策课程分散在第1~8学期内完成,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综合成绩。
|
2118T0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0
|
|
8
|
必修
|
考试
|
|
3
|
|
|
|
|
|
|
|||
2118T000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0
|
|
8
|
必修
|
考试
|
|
|
3
|
|
|
|
|
|
|||
2118T00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64
|
|
16
|
必修
|
考试
|
|
|
|
5
|
|
|
|
|
|||
2118T0005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64
|
|
|
必修
|
考查
|
*
|
*
|
*
|
*
|
*
|
*
|
*
|
*
|
|||
2100T0001
|
军事理论
|
1
|
32
|
32
|
|
|
必修
|
考查
|
2
|
|
|
|
|
|
|
|
|
||
2100T0005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
|
必修
|
考查
|
|
上2
|
|
|
|
|
|
|
|
||
2100T0006
|
大学劳动教育
|
1
|
16
|
8
|
|
8
|
必修
|
考查
|
|
上2
|
|
|
|
|
|
|
|
||
2111T0001
|
大学英语AⅠ
|
4
|
64
|
64
|
|
|
必修
|
考试
|
4
|
|
|
|
|
|
|
|
|
||
2111T0002
|
大学英语AⅡ
|
4
|
64
|
64
|
|
|
必修
|
考试
|
|
4
|
|
|
|
|
|
|
|
||
2111T0003
|
大学英语AⅢ
|
2
|
32
|
32
|
|
|
必修
|
考试
|
|
|
2
|
|
|
|
|
|
|
||
2111T0004
|
大学英语AIV
|
2
|
32
|
32
|
|
|
必修
|
考试
|
|
|
|
2
|
|
|
|
|
|
||
2115T0001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1
|
32
|
|
32
|
|
必修
|
考查
|
|
2
|
|
|
|
|
|
|
|
||
2112T0001
|
大学体育I
|
1
|
36
|
36
|
|
|
必修
|
考查
|
2
|
|
|
|
|
|
|
|
分为体育技能基础课,体育俱乐部课、体育创新课、体育保健课四类,理论部分由学生自主在线学习
|
||
2112T0002
|
大学体育II
|
1
|
36
|
36
|
|
|
必修
|
考查
|
|
2
|
|
|
|
|
|
|
|||
2112T0003
|
大学体育III
|
1
|
36
|
36
|
|
|
必修
|
考查
|
|
|
2
|
|
|
|
|
|
|||
2112T0004
|
大学体育Ⅳ
|
1
|
36
|
36
|
|
|
必修
|
考查
|
|
|
|
2
|
|
|
|
|
|||
2100T0002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24
|
|
8
|
必修
|
考查
|
上2
|
上2
|
|
|
|
|
|
|
第二学期结课进行考核
|
||
2100T0003
|
创新创业基础
|
2
|
32
|
20
|
|
12
|
必修
|
考查
|
|
|
|
2
|
|
|
|
|
|
||
2100T0004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2
|
38
|
20
|
|
18
|
必修
|
考查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42
|
822
|
712
|
32
|
78
|
|
|
|
|
|
|
|
|
|
|
|
||
通识选修课
|
|
艺术审美类
|
2
|
32
|
32
|
|
|
选修
|
考查
|
|
|
2
|
|
|
|
|
|
|
|
|
自然科学类
|
2
|
32
|
32
|
|
|
选修
|
考查
|
|
|
|
2
|
|
|
|
|
|
||
|
其它通识选修课
|
4
|
64
|
64
|
|
|
选修
|
考查
|
|
|
|
|
2
|
2
|
|
|
|
||
|
应修小计
|
8
|
128
|
128
|
0
|
0
|
|
|
|
|
|
|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
|
大类平台课和专业学科基础课程
|
2110X0011
|
专业导论
|
1
|
16
|
|
|
16
|
必修
|
考查
|
上2
|
|
|
|
|
|
|
|
2-9周
|
2110X0012
|
数学分析I
|
4
|
80
|
80
|
|
|
必修
|
考试
|
5
|
|
|
|
|
|
|
|
|
||
2110X0013
|
数学分析II
|
5
|
96
|
96
|
|
|
必修
|
考试
|
|
6
|
|
|
|
|
|
|
|
||
2110X0014
|
数学分析III
|
5
|
96
|
96
|
|
|
必修
|
考试
|
|
|
6
|
|
|
|
|
|
|
||
2110X0015
|
高等代数I
|
4
|
64
|
64
|
|
|
必修
|
考试
|
4
|
|
|
|
|
|
|
|
|
||
2110X0016
|
高等代数II
|
5
|
96
|
96
|
|
|
必修
|
考试
|
|
6
|
|
|
|
|
|
|
|
||
2110X0017
|
解析几何
|
3
|
48
|
48
|
|
|
必修
|
考试
|
3
|
|
|
|
|
|
|
|
|
||
2110X0018
|
概率论
|
4
|
64
|
64
|
|
|
必修
|
考试
|
|
|
4
|
|
|
|
|
|
|
||
2110X0019
|
常微分方程
|
4
|
64
|
64
|
|
|
必修
|
考试
|
|
|
4
|
|
|
|
|
|
|
||
2103X0001
|
大学物理A
|
4
|
64
|
64
|
|
|
必修
|
考试
|
|
4
|
|
|
|
|
|
|
|
||
2103X0002
|
大学物理实验A
|
1
|
32
|
|
32
|
|
必修
|
考查
|
|
2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40
|
720
|
672
|
32
|
16
|
|
|
|
|
|
|
|
|
|
|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2110Z0101
|
近世代数
|
3
|
48
|
48
|
|
|
必修
|
考试
|
|
|
3
|
|
|
|
|
|
|
2110Z0102
|
复变函数
|
3
|
48
|
48
|
|
|
必修
|
考试
|
|
|
|
3
|
|
|
|
|
|
||
2110Z0103
|
运筹学A
|
3
|
48
|
40
|
8
|
|
必修
|
考试
|
|
|
|
3
|
|
|
|
|
|
||
2110Z0104
|
数值分析
|
3
|
48
|
40
|
8
|
|
必修
|
考试
|
|
|
|
|
3
|
|
|
|
|
||
2110Z0105
|
实变函数A
|
4
|
64
|
64
|
|
|
必修
|
考试
|
|
|
|
|
4
|
|
|
|
|
||
2110Z0106
|
泛函分析
|
3
|
48
|
48
|
|
|
必修
|
考试
|
|
|
|
|
|
3
|
|
|
|
||
|
应修小计
|
19
|
304
|
288
|
16
|
0
|
|
|
|
|
|
|
|
|
|
|
|
||
教师教育课程
|
2117Z0001
|
心理学
|
3
|
48
|
46
|
2
|
|
必修
|
考试
|
|
|
3
|
|
|
|
|
|
|
|
2117Z0002
|
教育学
|
4
|
64
|
64
|
|
|
必修
|
考试
|
|
|
|
4
|
|
|
|
|
|
||
2110Z0001
|
数学教学论
|
2
|
32
|
24
|
|
8
|
必修
|
考查
|
|
|
|
2
|
|
|
|
|
|
||
2117Z0003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1
|
16
|
16
|
|
|
必修
|
考查
|
|
|
|
|
上2
|
|
|
|
|
||
2110Z0002
|
班级管理
|
1
|
16
|
0
|
|
16
|
必修
|
考查
|
|
|
|
|
|
1
|
|
|
|
||
|
应修小计
|
11
|
176
|
150
|
2
|
24
|
|
|
|
|
|
|
|
|
|
|
|
||
2113Z1001
|
教师口语
|
1
|
16
|
16
|
|
|
选修
|
考查
|
|
|
上2
|
|
|
|
|
|
|
||
2110Z1001
|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
1
|
16
|
16
|
|
|
选修
|
考查
|
|
|
|
|
上2
|
|
|
|
|
||
2110Z1002
|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
2
|
32
|
24
|
8
|
|
选修
|
考查
|
|
|
|
|
2
|
|
|
|
|
||
2110Z1003
|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
1
|
16
|
16
|
|
|
选修
|
考查
|
|
|
|
|
|
上2
|
|
|
|
||
|
应修小计
|
3
|
48
|
48
|
|
|
|
|
|
|
|
|
|
|
|
|
|
||
专业选修课程
|
下列课程为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选修课程平台,该专业须从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1学分。
|
||||||||||||||||||
2110Z1101
|
数学文化
|
2
|
32
|
32
|
|
|
选修
|
考查
|
|
2
|
|
|
|
|
|
|
|
||
2110Z1102
|
C语言程序设计B
|
3
|
48
|
32
|
16
|
|
选修
|
考查
|
|
3
|
|
|
|
|
|
|
|
||
2110Z1103
|
Python程序设计
|
3
|
48
|
32
|
16
|
|
选修
|
考查
|
|
|
3
|
|
|
|
|
|
|
||
2110Z1104
|
数学建模
|
2
|
48
|
|
48
|
|
选修
|
考查
|
|
|
|
2
|
|
|
|
|
|
||
2110Z1105
|
数理统计B
|
3
|
48
|
32
|
16
|
|
选修
|
考查
|
|
|
|
3
|
|
|
|
|
|
||
2110Z1106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3
|
48
|
32
|
16
|
|
选修
|
考查
|
|
|
|
3
|
|
|
|
|
|
||
2110Z1107
|
初等数学研究
|
2
|
32
|
32
|
|
|
选修
|
考查
|
|
|
|
2
|
|
|
|
|
|
||
2110Z1108
|
数学物理方程
|
3
|
48
|
48
|
|
|
选修
|
考查
|
|
|
|
|
3
|
|
|
|
|
||
2110Z1109
|
微分几何
|
3
|
48
|
48
|
|
|
选修
|
考查
|
|
|
|
|
3
|
|
|
|
|
||
2110Z1110
|
拓扑学
|
3
|
48
|
48
|
|
|
选修
|
考查
|
|
|
|
|
3
|
|
|
|
|
||
2110Z1111
|
组合数学
|
3
|
48
|
48
|
|
|
选修
|
考查
|
|
|
|
|
3
|
|
|
|
|
||
2110Z1112
|
数学分析选讲
|
3
|
48
|
48
|
|
|
选修
|
考查
|
|
|
|
|
|
3
|
|
|
|
||
2110Z1113
|
高等代数选讲
|
2
|
32
|
32
|
|
|
选修
|
考查
|
|
|
|
|
|
2
|
|
|
|
||
2110Z1114
|
教育行业创业专题
|
2
|
32
|
32
|
|
|
选修
|
考查
|
|
|
|
|
|
2
|
|
|
|
||
2110Z1115
|
专业英语
|
1
|
16
|
16
|
|
|
选修
|
考查
|
|
|
|
|
|
上2
|
|
|
|
||
|
应修小计
|
21
|
|
|
|
|
|
|
|
|
|
|
|
|
|
|
|
(1)形势与政策课程分散在第1~8学期内完成,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综合成绩,计入学分。
(2)开设学期栏中“上”表示本学期第一个学段,“下”表示本学期第二个学段。
(二)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数(学时)
|
教学形式
|
修读 |
开设学期及周次
|
备注
|
||||||||
集中
|
分散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实
实 |
2100S0001
|
军事训练
|
1
|
2
|
√
|
|
必修
|
2
|
|
|
|
|
|
|
|
|
2110S0001
|
运筹学课程设计
|
1
|
1
|
√
|
|
必修
|
|
|
|
15
|
|
|
|
|
|
|
2110S0003
|
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
|
1
|
1
|
√
|
|
必修
|
|
|
14
|
|
|
|
|
|
|
|
2110S0004
|
教学技能训练1
|
0.5
|
1
|
|
√
|
必修
|
|
*
|
|
|
|
|
|
|
学期内分散进行
|
|
2110S0005
|
教学技能训练2
|
0.5
|
1
|
|
√
|
必修
|
|
|
|
*
|
|
|
|
|
学期内分散进行
|
|
2110S0006
|
教学技能训练3
|
0.5
|
1
|
|
√
|
必修
|
|
|
|
|
|
*
|
|
|
学期内分散进行
|
|
2110S0007
|
微课设计与课件制作
|
1
|
1
|
√
|
|
必修
|
|
|
|
|
9
|
|
|
|
|
|
2110S0011
|
教育见习
|
0.5
|
1
|
√
|
|
必修
|
|
|
|
|
|
|
1
|
|
|
|
2110S0012
|
微格教学
|
1.5
|
3
|
√
|
|
必修
|
|
|
|
|
|
|
2~4
|
|
|
|
2110S0013
|
教育实习
|
6
|
12
|
√
|
|
必修
|
|
|
|
|
|
|
5~16
|
|
|
|
2110S0020
|
毕业论文
|
8
|
16
|
√
|
|
必修
|
|
|
|
|
|
|
17~18
|
1~14
|
不少于16周
|
|
2110S1001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
1
|
1
|
√
|
|
选修
|
|
|
|
13
|
|
|
|
|
|
|
2110S1002
|
数学建模课程实践
|
1.5
|
3
|
|
√
|
选修
|
|
|
*
|
*
|
*
|
|
|
|
分散在3个学期进行,第5学期结束进行评价
|
|
2110S1003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
|
1
|
1
|
√
|
|
选修
|
|
14
|
|
|
|
|
|
|
|
|
2110S0030
|
专业劳动实践
|
1
|
16
|
|
√
|
必修
|
*
|
*
|
*
|
*
|
*
|
*
|
|
|
分散在6个学期进行,第6学期结束进行评价
|
|
2100S0002
|
第二课堂
|
2
|
32
|
|
√
|
必修
|
|
|
|
|
|
|
|
|
学生须通过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职业技能考试等活动获得2学分
|
|
|
应修小计
|
26
|
|
|
|
|
|
|
|
|
|
|
|
|
|
专业负责人:陆 博
教学院长: 马宝林
学院负责人:张万芹
【关闭】